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net源码 > 正文

微软“编程一小时”:在游戏中成为创造者

类别:net源码 日期:2016-12-20 11:35:29 人气: 来源:

  过去的一周,有超过10万的中国孩子通过2016第四届“编程一小时”全球计算机科学教育周活动接触到代码,走进编程的世界。该活动始于2013年,由非营利组织发起、全球多家高科技公司共同支持,迄今已获得近3亿次参与。

  微软志愿者与参与活动的孩子

  而作为组织的核心发起者,本次活动期间微软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举行了数千场青少年编程活动。除了“编程一小时”之外,多年来,微软还通过主办“创新杯”(ImagineCup)、“编程之美”(BeautyofProgramming)、“数字女孩”(DigiGirlz)等活动,致力于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群体的计算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首先,编程启蒙至关重要,可以说关乎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其次,比起让孩子尽早获得编程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编程一小时”项目来培养每个人的“计算思维”;最后,微软希望借助相关项目逐步消除计算机科学教育领域那些“傲慢与偏见”的门槛,让不同种族、国家、性别、年龄、收入状况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代码世界的建筑师。

  据了解,在过去的三届活动中,仅在中国,微软已帮助3600所学校、26万名青少年(其中包括边远山区的贫困儿童)体验到了编程的乐趣。在今年的活动中,微软鼓励自己的员工积极参与活动,成为志愿者,通过面对面的辅导来帮助更多孩子体验编程的乐趣。

  据悉,为了“编程一小时”活动,微软专门开发了一个可视化的编程游戏,该游戏基于《我的世界》,其在全球有7亿多玩家。游戏很简单,可以利用熟悉的界面和一种互动的模式,把编程方面的逻辑和概念融入进去。

  “小朋友都爱玩游戏,可是玩游戏是作为一个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经理刘康平通过参与活动有着切身体会,“怎么把他们从消费者变成创造者,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怎么去创造,哪怕是控制游戏代码,也是最了不起的。”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软件工程师龚长江是中国农科院附小“编程一小时”活动的发起人。“作为志愿者,我们更多的是在他们解决问题和解决关卡的时候,讲解一些编程的思想”,龚长江表示,参加人数并不是关键,这个活动主要是在倡导计算机思维。

  “计算思维”是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曾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的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概念。计算思维是指,人们在理解事物、解决问题时,能够以计算机科学概念、逻辑还有算法来理解、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和阅读、写作、数学一样,贯穿于生活的细节中,而且逐渐成为一种人们生活所需的必备技能。

  “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培养多少IT人才,而是你以后不从事IT行业也有一种计算思维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的。”微软(中国)操作系统工程院软件工程师王学峰表示,“对我们志愿者来说,可能花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但是帮助那么多的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成就感。”

  正如洪小文博士所言,信息科技已成为实体经济进步与进化源动力。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会更深入的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训练计算机思维和学习计算机语言不仅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还能让我们成为新世界的创造者。

推荐:

关键词:游戏编程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源码吧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赞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