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畢業生求職工作陸續展開。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后個人信息遭泄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
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証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小羅日前在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時選擇“不公開”自己的簡歷,根據網站規定,“不公開”的情況下信息隻能被投遞對象企業看到。但自從投遞后,她收到陌生來電,稱讓她做“兼職”。
“對方一開口就叫我真名,對我的信息一清二楚,甚至還知道我曾經實習的單位,肯定是簡歷泄露了。”小羅說。
梦见放鞭炮
不少畢業生都有類似。在一些QQ群裡,這些泄露的簡歷被公開出售,並分為“一手”和“二手”,意為首次出售和再次出售的簡歷。“一手”簡歷每條2元,100條起售,其中包含了姓名、地域、電話、學歷等信息。
信息名單上一位李姓求職者表示,在2020年6月通過幾大招聘網站投遞簡歷,隨后一周內就密集接到陌生來電,對方邀請自己加入微商、刷單等行業,並稱可以兼職,收入豐厚。事實上,這些團體大多無工商主體資質。
不少大學畢業生對招聘網站產生懷疑。小羅說:“即便是我在平台上投遞簡歷選擇‘公開簡歷’,也應該隻能被站內的用人單位看到,而非流向站外被所有人知道,更何況我選擇的是‘不公開’簡歷。”
首先,通過企業賬號在招聘平台收集。上述2元一條的簡歷正是中介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發招聘信息所獲取。他們利用公開的企業注冊登記信息,偽造營業執照,在招聘網站上注冊賬號,發布虛假的招聘信息,引誘求職者投簡歷。
中介冒充用人單位,將在招聘網站上收集到的簡歷轉到個人郵箱中,用提取軟件大批量提取姓名、所在城市、學歷等關鍵信息,形成文本文檔后出售。但由於提取軟件功能有限,這類方式所獲取的信息量不大,往往隻有簡單的個人信息。
其次,借助招聘平台內部人脈收集。一個“某某招聘平台簡歷下載”群的群主稱,自己以前在某招聘平台工作過,雖然現在平台查得比較嚴格,但也可以通過平台內部工作人員的關系拿到簡歷。該群主可以利用網站內部的獵頭賬號,按8元一份的價格出售簡歷全部內容。
記者發現,這些簡歷將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和盤托出,包括照片、詳細履歷等,甚至還包括了求職者在某網站上的“簡歷ID”“最近活躍時間”等信息,如同將招聘網站上的簡歷照搬下來。記者致電了幾名求職者后發現,信息基本無誤。
最后,通過幫助買家“一條龍”注冊企業賬號牟利。有的中介還“授人以漁”,出售各大招聘網站的公司賬號,售價在200元至400元不等。先是制作假的工商執照,再在招聘網站上注冊、認証“一條龍”服務。一旦買家拿到賬號,就能自己發布招聘信息,收集簡歷。
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2020年12月,人社部公布了《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從事網絡招聘服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性進行審查,不得泄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管理規定還明確了網絡招聘求職信息規范、信息審查規范、網絡安全與信息保護規范以及收費規范等。
某招聘網站公關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公司對內部員工泄露信息有著嚴格的規定,“發現就開除,還會移交司法”,但對公司外的竊取信息“查起來很困難,因為鏈條比較長”。
人社部流動管理司負責人日前就管理規定答記者問時表示,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措施,提升網絡招聘服務效能,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BOSS直聘招聘平台梳理了已經採取的人防、技防手段,其中包括:企業認証須提交企業營業執照、在職証明等相關資料,進行對公打款驗証、企業郵箱驗証、辦公環境視頻認証等,專門的團隊會對部分企業進行上門實地認証。此外,招聘者發布招聘信息前須動態人臉認証,獲取簡歷前必須在線征得求職者同意。
有網民呼吁,網絡招聘行業應聯合制定統一規范,完善內部管理流程,保障畢業生安全、高效地進行網絡求職。
多位專家表示,我國的刑法、網絡安全法等都有保護隱私的條款,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在研究制定中,人社部的管理規定也已出台並將於3月起施行,如今對於這類事件可以說是有規可循、有法可依,具體落實時也必須做到違法必究。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呼叫中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