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晋厂商,IUNI的第一款手机U2虽有亮点,但在市场中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反响。抛开国产手机市场几近饱和、消费者对新品牌接受度不足等客观原因不论,产品本身也的确存在造型激进、做工欠佳等问题。差不多半年之后,U2 的后继机种U3正式亮相,那这次 IUNI 能否打造出一款能让「有品青年」真正为之动心的手机呢?跳转之后的评测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上一代的 U2 在发布伊始就打出了「单手机皇」的旗号,还有曲面背盖加金属机身,再配上「火山口式微凸」相机,不说一定能吸引到所有人,但肯定是一款造型比较独特的产品。而在新一代的 U3 身上,这些设计语言几乎通通被抛弃。首先,屏幕扩大到了 5.5 吋之后,不管你怎么想(像是 5.5 吋屏幕塞入 5 吋机身之类的),都是不会再和「单手」沾边了。但是好在背盖的弧度握在手里很舒服,加上 2.5D 的大猩猩玻璃 3 和斜切打磨过的前壳边缘,U3 的整体手感还是比较不错的(除了 176g 略有点重)。
而上次作为主打卖点的金属元素,这次只出现在了前壳(铝镁合金)和中框之上。U3 的背盖换成了聚碳酸酯材质(可以拆卸),在其表面 IUNI 增添了一层用于防污的 Natoco 纳米涂层,它的作用是能让沾上污渍的背盖在擦拭后「光洁如新」。换言之,这并不代表说 U3 的背面不会变脏,涂层的存在只是让其变得比较容易清理而已。评测期间笔者虽然没有在这方面做什么特别的测试(比如说浇一点酱油上去),但脏手拿过后留下的痕迹确实是很容易清除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地去使用,笔者过去也曾用过拥有类似技术的Xperia S,用久之后多少还是会脏,所以说还是把这层涂层当作是一项保险比较好。
另外,U3 的设计中有一项很好的改进,就是把 U2 身上被人频频吐槽的上下边框给变窄了。这样一来,正面那块 2K(QHD)屏幕就被更好地凸显了出来,给人以更加强的冲击力。不过总体而言,IUNI 这次给笔者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犯错之后吸取教训,但又因此变得有些畏首畏尾的学生。U3 初拿到手时笔者脑中就出现了中规中矩这四个字,其实细边框、窄下巴、弧形背盖这些都很好,但总觉得少了些特点,或许是因为和 U2 的反差太大了吧。
U3 所使用的,是一款由 Sharp 生产的 LTPS「第二代 2K 超清屏」,在发布会时丢出了「70% NTSC 色域、负显液晶、自刷新 RAM」等字眼,至少让它听上去已经很美了。那么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呢?先说说它的优点,U3 的这块屏幕在色准和对比度上的表现让人颇为满意,而且其反应很快,通俗一点讲就常跟手。除此之外,它的可视角度也比较不错,转到旁边看颜色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偏差。
但是,在亮度这个很重要的环节上,U3 的成绩就让人有点失望了。首先,笔者在拿它和LG G3做对比时,同样调到最高亮度,可以明显感受到 U3 要输一截。而当你将亮度调节设为自动时,系统做出的选择又往往会比笔者实际需要的低不少(像笔者这样一贯手动的就无所谓了)。感觉上这是 IUNI 的开发团队有意为之,至于目的,多半是为了省电啰...
说到这个,到底有没有必要从 1080p 升级到 2K 的问题又要被拿出来老调重弹了。在评测期间,笔者多次将 U3 和LG G2放在一起,向不熟悉前者的好友展示。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要在笔者提示该注意的点后,才能发现两者画面间非常轻微的不同。而为了这一点点的不同做其它,对许多人来说,应该都是得不偿失的吧?
在初版 IUNI OS亮相的时候,笔者确实是感到眼前一亮的。虽说系统中多少能看到些 iOS 7 的元素,但在视觉细节上的雕琢、「零预装」的概念,这些亮点对一个新生 ROM 来说,都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后一点,可以说非常得。毕竟多数厂商如今都在把系统做得越来越臃肿,大家拿到手机首要任务就是想哪些东西可以删除,这样的体验无疑是十分糟糕的。
但是概念虽好,真正这样做了,出来的效果却是另一码事。至少笔者在 U3 所搭载的系统版本中(基于 Android 4.4.4),体会到的是一种略微精简过了头的感觉。开机之后,笔者就遇到了一个问题,U3 的设定中虽然有「账户」这个选项,但一上来能手动添加的内容为零... 好不容易装上了 Google 服务框架(国行手机嘛)看到了 Google 账户,却一直无法同步联系人。在向询问后,确定了是功能缺陷而非其它因素,最终不得已靠蓝牙传输 vCard 档才总算搞定了通讯录。
这个只是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除此之外,IUNI OS 在一些小功能上的表现说真的并不太令人省心。它不能无线分享屏幕、设定中到处都找不到能把过亮的通知灯调暗的选项、没有为大屏幕做优化... 和在视觉(调亮度图标会跟着转动、多任务关闭所有应用时的吸入动画)、听觉(每格音量都是不同的音阶)方面处处细致的做法相比,功能性上的缺失着实让人觉得有一点可惜。
不过比较好的一点是,IUNI 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相较之前的版本,这一版的 IUNI OS 已经新增了应用市场、拦截、语音助理等实用功能,这些或多或少都要与其它服务商合作,虽然有点「零预装」的旨,但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反感吧。在 UI 精致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它在未来的版本中对功能有更大幅度的改进,两条腿走,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嘛。
U3 采用了一颗支持光学防抖的 1,300 万像素 f/2.0 主相机,前置镜头则和 U2 一样,仍是HTC One(M7)所配备的400 万像素初代「Ultra Pixel」产品(IUNI 这里多了个空格)。在正常的光线中,主相机大多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白平衡基本准确,色彩看上去也比较舒服。但是一旦光线变得复杂,白平衡就会变得偏暖,而且整体的对焦速度也不够快。光学防抖的加入对夜拍有一定提升,但对噪点的控制并没有做得很好。另外,夜间模式和 HDR 感觉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希望开发团队未来能进一步优化算法。至于录影,收音效果并不是太好,反观外放这部分倒是做得非常不错。
IUNI U3 录影样本
而在拍照界面这块,自然也承袭了整个系统的简单风格。进入相机后基础选项就只有闪光灯(模式下学了 G3 用屏幕打光)、前后镜头切换、实时滤镜这几个。进入下一级菜单,也只是多出了拍照音、HDR、倒计时器,然后主相机可以全景或夜景模式,前置镜头有美颜。总而言之,可玩性不算太高,虽说简洁不是什么坏事,但那也是需要建立在够用基础之上的。照片分辨率都不让调,只靠 4,208 x 3,120 打天下真的有点麻烦啊... 当然,你若说日常使用那肯定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我们还是希望 IUNI 团队未来能在拍照界面上做一点调整,未必说要有慢动作录影、拍照后对焦等比较花哨的功能,但基础的一些选项若能加上肯定会更好。或者说,硬要保持简约风的话,分两个拍摄模式如何?
在处理器和 RAM 这两项核心规格上,U3 选择了当下 2K 手机中比较常见的 Snapdragon 801 + 3GB RAM 的组合。日常使用中基本上都能保持流畅运行,跑大游戏也没有吃力的感觉。即使偶尔出现的一点卡顿,感觉上也更像是系统没有调校完全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在性能这部分,基本上不用太过担心,Vivo Xplay 3S 初闯 2K 领域时遇到的流畅度问题,随着各家厂商技术的成熟,已经不再是横亘在前跨不过去的了。
但尽管如此,2K 屏幕这只「电老虎」还常吓人。在插入双卡,主卡 FDD-LTE(大约有一半多时间回落到 3G)、副卡 GSM、亮度调至约三分之一的前提下,不玩游戏然后社交应用、即时通讯全开,一个 Google 帐号同步,30 分钟微博、15 分钟上网外加 20 分钟漫画,拍摄 10 张照片、通话约 10 分钟后,手机使用差不多 8 个小时就剩下了 20% 左右的电量。
如果是玩《真实赛车 3》这样的大型游戏的话,一个小时耗费的电量大约为 37%。而且在开始游戏后 5 分钟内,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手机顶部的温度,接着玩下去,就基本是微微烫手的感觉了。实际上,笔者也比较好奇 IUNI 为何没有把电池设计成和 G3 一样的可更换式。毕竟 U3 的背盖是可以打开的,以其耗电程度,直接换电池肯定比带着移动电源到处晃要来得轻松吧。
光以硬件来看,你在 IUNI U3 身上几乎找不出太大的短板,它有的规格和不功不过的外观,但是,你会毫不犹豫地下单吗?至少对笔者来说,这不是一个能马上回答的问题。纸面上的东西很吸引,但好像终究还是差最后一口气的感觉。而这最后一口气,笔者本来以为会由 IUNI OS 来补上,但遗憾的是,它现在好像还依然停留在仅仅看上去很美的阶段。和其它瞄准 2,000 元档的国产厂商所做出来的系统相比,其竞争力并不足以构成实质性的。
实际上,在用过 U3 以后,笔者甚至有一种「IUNI 知道软件、服务竞争力不足所以要靠尖端硬件来博得眼球」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个人认为并不是一条好的出。原来的系统是个不错的底子,U3 若是能把规格上提升的幅度转一些到软件易用性上的话,前面那个问题,会变得简单不少。「生来」固然是不错,但我虽不求狂拽酷炫,也希望能衣着得体啊。
不过,从这台手机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 IUNI 确实在努力争取消费者的认可。毕竟细边框、窄额头、窄下巴、弧面屏幕这些东西都是许多用户一直在提,希望在手机上能看到的东西。肯往这些方面去设计,就代表这个团队愿意去倾听、去实现客户所想。这次把赌注投在硬件之上,可能会赢得那些规格控的青睐。但在未来,还是希望能把 IUNI OS 这个比较有特点的系统做得更好,,应该才是「有品青年」最想看到的吧。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